浙江大学的老房子2——之江校区(原三分部)

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与浙江大学如影随形。住在求是村、行在求是路、学在求是院,孜孜追寻求是将至终生。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从玉泉、之江、华家池、西溪、湖滨到紫金港、舟山、海宁,现今是囊括七大校区,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米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大学。我能亲历这一切,深感荣幸和自豪。新时代的壮大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重温校园内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倍感亲切,那些沟沟坎坎浸润了求是校风的滋养,更凝聚着老一辈求是人的心血和韬略。在120周年华诞之际,我心存这些念想,走访了老校区和老教师,拍摄了这些老建筑(文革以前建造,它们大都成为杭州市政府保护的对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也许模糊了,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抚今追昔的深情。谨以此作为献给学校的生日礼物。

之江校区风光

        在浙江大学各校区里,之江校区的建筑历史悠久。之江校区的前身之江大学于1952年解体。1961年开始,之江大学旧址划归浙江大学所有,这里成为浙江大学三分部,物理系,无线电系,科学管理系,基础部,成教院,光华法学院依次入驻。1996年,浙大三分部撤销,改名浙大之江学院,四校合并后叫浙大之江校区。

     钟楼原名同怀堂或经济学馆(1936年建),钟楼正面的“经济学馆”四个字是李培恩校长题写。无线电系在时为半导体专业,现为教室。

2007年钟楼维修。

       有着百年历史的主楼原名慎思堂(1911年建),一直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门前的一对石狮为无线电91届校友赠送。

       草地上的一对石兽是当年建造慎思堂后,从山上墓地移到这里,经历了百年沧桑,目睹学校的风风雨雨。

蒋遂提供

1964物理班毕业50周年回校留念。

物理学院院办提供。

无线电系的老领导们。

陈敏提供。

计算机硬件教研室的老师在之江。

陈敏提供。

信电系提供

信电系提供

科管81级同学的毕业照。

张适秋提供。

光华法学院的老师们。

       小礼堂原名都克堂,由美国都克家族捐资建造(1919年),墙上的石碑记载这这一历史。哥特式的教堂象征着这是一所教会学校。

蒋遂提供

图书馆(1932年建)。

1号楼原名东斋(1911年建)。

        2号楼原名西斋(1911年建)。以主楼为中心,1号2号楼左右对称。

3号楼原名工程馆(1951年建)。

4号楼原名科学馆(1932年建),曾经是无线电系的电真空专业,后用于教学楼。

        5号楼原名材料试验所(1935年建),曾经是计算机实验室,现为浙大图书馆法学分馆。

        6号楼原名佩韦斋(1926年建),原为宿舍,现在是医院。屋顶三扇老虎窗,有着美国乔治亚风格。

7号楼,现在的教学楼。

        8号楼(1953年建),最早是浙江师范学院教学楼,现在为学生宿舍。

       前9楼(1920年建),原为外籍教授别墅,后为女生宿舍。

        上红房原名北太平洋楼(1911年建),原校长王令赓和李培恩居住。

        下红房原名帕斯顿楼(1911年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此住过。

白房原名卡特楼(1920年建),现今已成灰楼。

灰房原名康沃斯楼(1911年建),为外籍教授别墅。

体育房。

招待所,当年晚上授课还在这里睡了一晚。

家属宿舍。

十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