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ugust 16, 2019

信电“802-79”以班级之名捐赠100万

  4月10日晚,在浙大第20届“信电节”开幕式上,83届信电系电子物理技术专业“802-79”班的31名同学向浙大教育基金会集体捐款100万元,支持信电系信电大楼的建设。   “在浙大的四年时光是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帮助很大。如果不是在浙大,我现在走的路也不会一样。”“802-79”班级代表陈智勇校友介绍说,毕业了三十多年,想为母校做点事情成为我们班同学的共识,“用自己的能力为母校发展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我们共同担有的‘反哺母校’的责任”。   陈智勇校友至今还非常怀念30年前在信电系的学习生活,“那时候都习惯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专业,8代表着8系,是当时的无线电系,也就是现在的信电系,802代表着电子物理技术专业,至于79就是入学年份了。”陈智勇说,“802-79”不仅是他和同学们关于大学青春的共同回忆,更是怀念感恩母校的情感寄托。“当时信电系还在之江,由于校区比较封闭,同学们平时都在一起,社团活动也经常是组队参加,相互之间非常熟悉。”陈智勇说,正因为当年的班级同学们感情都十分要好,在微信班群一说到向母系捐赠,大家纷纷响应,“捐款进程十分迅速,一个多月就筹集完毕。”   “这是一种很好的捐赠形式。”浙大发展联络办主任胡炜说,浙江大学有接近100万的庞大校友群体,有140余个浙大校友会分布于世界各地,这些从浙大毕业出去的校友们对母校普遍都具有一种眷恋、怀念和热爱之情。“目前学校发展的势头很足,而这些情感汇聚成的一股力量,也将大大助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来源:浙江大学新闻办

浙江大学的老房子2——之江校区(原三分部)

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与浙江大学如影随形。住在求是村、行在求是路、学在求是院,孜孜追寻求是将至终生。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从玉泉、之江、华家池、西溪、湖滨到紫金港、舟山、海宁,现今是囊括七大校区,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米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大学。我能亲历这一切,深感荣幸和自豪。新时代的壮大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重温校园内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倍感亲切,那些沟沟坎坎浸润了求是校风的滋养,更凝聚着老一辈求是人的心血和韬略。在120周年华诞之际,我心存这些念想,走访了老校区和老教师,拍摄了这些老建筑(文革以前建造,它们大都成为杭州市政府保护的对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也许模糊了,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抚今追昔的深情。谨以此作为献给学校的生日礼物。

浙大三分部–之江校区-原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1952年中央一声令下,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 之江校址相继成为浙江师范学院、中共浙江党校等校址。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浙大机械系马教授在本部老和山发射了一枚小小型火箭获得成功,加上又有一位从英国归国的核物理专家王莫显教授(副校长),就这样,在当时热昏了头脑,大喊“15年超英国”的年代中,浙大决定抢先搞两弹,1961年经省委决定将这块宝地划归浙大所有, 创办几个保密系(包括火箭力学、火箭动力学、液固体燃料、自动远动--控制、核物理、放射化学等专业)--取名“浙江大学三分部”,上马搞两弹….当然这两个蛋无疾而终..

每位三分部的新老同学都应该知道“三分部的由来”

      三分部原是之江大学校址。1952年中央一声令下,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  之江校址相继成为浙江师范学院、中共浙江党校等校址。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浙大机  械系马教授在本部老和山发射了一枚小小型火箭获得成功,加上又有一位从英国归国  的核物理专家王莫显教授(付校长),就这样,在当时热昏了头脑,大喊“15年超英  国”的年代中,浙大决定抢先搞两弹,1961年经省委决定将这块宝地划归浙大所有,  创办几个保密系(包括火箭力学、火箭动力学、液固体燃料、自动远动--控制、核  物理、放射化学等专业)--取名“浙江大学三分部”,上马搞两弹。